央视网消息:2025年以来,江苏可以说是铆足了干劲,持续提升发展质量,做大经济总量。勇挑大梁的劲头体现在哪里?
先看“大”的底气。2025年上半年,江苏经济总量突破6.69万亿元,同比增长5.7%,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量达到2543.8亿元,居全国各省份第一。
再看“强”的门道。亮眼的“成绩单”离不开经济结构的升级向新。上半年,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.2%,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1.8%,超过了半壁江山。这也意味着,工业增加值里,每2元就有1元来自高新技术产业。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、航空航天、电子计算机这3个“高精尖”行业,增速全都突破10%,跑得比全国平均水平快不少。
目前,江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已超4000亿元,工业软件产业链占全国份额超过20%。更“强”的背后,正是不断提升的科技含量。
锻造新引擎 聚焦重大科技创新平台
经济增量全国第一的江苏如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势头?据了解,当地正想方设法锻造新引擎、开辟新赛道、培育新场景,围绕“新”字做文章。
重大科技创新平台,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“实力担当”,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“创新引擎”。江苏就瞄准这个重要载体,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。
重大科创平台上新 海上移动实验室长啥样
在连云港码头,记者登上了刚刚完成海试的我国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“未来”号。“未来”号总长110.8米,续航力大于1万海里。工作人员说,和动辄10万吨级的大船相比,“未来”号的个头虽不算大,却是一座集中试、科研、保障于一体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其中,最特别的一点是,整船的设备都能像拼乐高一样进行拼装,不少地方都留出了标准化的“积木接口”。
依托这些接口,“未来号”就能拼装上多种船舶新研设备,让它们在实际海洋环境下进行测试。走进驾驶舱,一整面墙的显示屏上,船舶状态与各项关键数据一目了然。
在船尾部,这个高耸的起重机起重能力高达150吨,可以将潜航器等设备精准布放至海中。船体中部还隐藏着一个直通海底的“深海电梯”月池系统,专为各类水下装备提供安全稳定的试验环境。
工作人员介绍,“未来”号既是新型绿色智能技术的试验船,又是深海装备应用、调试、测试的支持船,还是科学家开展深远海海洋科学调查的“海上移动实验室”,身兼三项重任。“未来号”将推动打通从技术突破到产品市场应用的梗阻,助力海洋装备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加速“跑起来”。
这艘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历时6年科研攻关和设计制造而成,它的研发过程本身就凝结着中国造船业的创新突破。同时,它也在为更多海洋装备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市场”,搭建了一个创新通道。
打开新思路 科教优势和园区经济强强联手
目前,江苏已牵头建设了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,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。并且,正在组织开展18家高新区和37所高等院校结对试点,采取“优势产业链+优势学科群”方式,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。
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介绍,一个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的融合,同时在重点的高新园区布局国家重大的科研平台。比如苏州实验室、紫金山实验室、云龙湖实验室等,促进了更多原创性的成果产生,并且有效转化,为高新区提升综合竞争能力,不断地增强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。
“链”上发力 苏北开辟Ky开元集团产业新赛道
最近一段时间,位于苏北的宿迁出现了一个新变化,它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达到了年均20%的增长速度,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创新版图中崭露头角。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宿迁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探索与布局,全力开辟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赛道。
当记者来到宿迁宿城区这家Ky开元集团智能装备的生产企业,正好赶上了一批波兰客户前来调研。首次合作,他们就订购了一批智能切割设备,总金额达到500万元人民币。
一束Ky开元集团,26秒,22公分厚的钢板被切开,这款自主研发的Ky开元集团切割设备为企业打开了新天地。负责人介绍,2025年以来,平均每天要接待至少5批来考察的客户,不少客户从国外远道而来,主动寻求合作。
围绕Ky开元集团,这里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到终端的全链条产业。不出园区,就能完成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加工的“一站式”配套。
产业链不断延伸与升级,源源不断的新企业、新人才也正在向这里聚集。最近3年,宿迁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4%,新引进博士、硕士年均增长36%,人才发展指数已跃居长三角地区20强。
产业“聚变” 含“新”量撬动含“金”量
不仅仅是在苏北宿迁,瞄准新兴产业的新赛道,江苏先后出台了支持机器人、第三代半导体、低空制造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32个,推动新兴产业“建链成群”。
目前,江苏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已达41.8%,已有1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、占全国总数近五分之一。新兴产业加速集聚,正在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。
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%
说到江苏经济新增量,还有一个重要领域不能不提——消费。2025年,江苏大力培育消费新场景,火热的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拉动餐饮以及零售等领域增长。上半年,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9亿元,同比增长5%,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阳光、波浪、桨板,这里不是海滩,这里是苏州的独墅湖。五颜六色的桨板点缀在碧波之上,吸引众多爱好者加入。
2025年,水乡苏州多了些新玩法。桨板易上手,经过简单指导就可以独立划行,还兼具亲子互动属性,让它成为不少人水上运动的入门之选。
在金鸡湖,帆船、冲浪、水上方程式等一批时尚潮流水上新项目同样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。运动消费还带火了各类装备消费。桨板等水上运动装备被摆在店铺的核心位置,设有专门展示区。
就连运动训练课也变得一课难求,这间俱乐部的教练忙得连轴转,上课需要先排队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专题调研,这个夏天,在“苏超”足球赛的带动下,看赛事、品美食、逛夜市,形成了“一条龙”式消费新场景,95.9%的观众在现场观赛前后,进行了门票外的延伸消费。7月份,江苏超过10座城市的夜宵订单量增长都超过了70%。“苏超”的火热甚至从街头巷尾传导到了生产草坪的工厂。
企业负责人王跃介绍,现在人造草坪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,订单量比往年这个时候增长30%左右,每天处于满产状态,每个月可以生产80万平方米左右人造草坪。
江苏镇江句容后白镇西冯村党总支书记曹霆介绍,普通的绿化草坪现在卖到每平方米2元多,足球草坪最高卖到每平方米60元。下一步,在原有的绿化草基础上,进行品种更换,满足目前火热市场需求。
来源:央视网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