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热的项目建设,催人奋进;崭新的发展变化,极目皆景。
初秋时节,和平名城芷江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发展激情,喜迎即将来到的“三大盛会”。
走进位于芷江产业开发区的湖南华晟电通科技有限公司,只见现代化的厂房内,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。绕线、成型、测试、封装、打包……一条条生产线井然有序。这是该县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增长极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。
近年来,芷江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、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抓手,以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为方向,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。
一子落定满盘活。芷江电子信息企业从最初的4家激增至55家,年产值突破62.7亿元,成功实现了从“传统农业县”到“光电谷”的华丽转身,创造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“芷江速度”。在2024年“五好园区”综合评价中,芷江产业开发区位列全省第33名。
(芷江产业开发区全景图)
以“新”谋局——绘制产业发展新蓝图
谋势,是一种能力,一种远见,更潜伏着一种定力。
就芷江而言,不沿边、不靠海,传统农业县,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、换道超车?唯有登高远望、审时度势,抢滩占先新兴产业。
“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具有芷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,积极开辟新赛道、发展新业态、塑造新动能,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”芷江县委书记梁志平说。
电子信息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,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。芷江主动作为,瞄准电子信息这个新赛道,铆足干劲绘制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“路线图”,攀“高”逐“新”,聚“链”成群,形成“一主两特”产业发展布局,做好特色文章。
抢抓机遇,奋楫争先。这些年,芷江针对电子信息产业频出实招。创新建立“产业链长负责制”,由县四大家班子领导分别担任6条产业链链长,着力为企业解难题、办实事。
(电子信息公共服务大楼)
梯度培育,向“新”而行。芷江通过建立“科技型中小企业-高新技术企业-瞪羚企业”梯度培育体系,推动5家骨干企业与湖南农业大学、怀化学院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,重点突破新型显示材料、智能装备数据接口标准化等关键技术,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、关键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能力,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人才“洼地”。
以“群”成势——集聚效应愈发凸显
如何把电子信息产业“朋友圈”越做越大?芷江给出的答案是:以“朋”呼“朋”,全力打造功能齐全、配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平台。
芷江聚焦半导体、电子元器件和光电显示三大板块,从高端被动元器件的设计研发到核心材料的创新,再到智能化生产制造、全场景应用服务和全周期质量管控,形成了专业化垂直整合产业集群。
“通过链式招商完善全产业链,构建产业集聚强磁场,激活电子信息产业‘创芯力’。”芷江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芷江实施“乡情招商+以商招商”模式,发布《芷商回归工程十条措施》,设立2000万元“乡情创业基金”,持续完善扶持政策、优化创业环境、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,全力支持广大芷商返乡创业。坚持“以商招商”与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双轮驱动,切实打好招商引资“主动仗”。
(华晟电通车间)
当得知电子信息产业界的“女强人”杨小英准备第三次创业,芷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登门拜访。“刚来芷江时,我的事业可以说是从零开始,县委县政府不仅诚意相邀,更有高效与务实的行动。”杨小英回忆道。
最令杨小英记忆犹新的是,当时企业需要两万多平方米的毛坯厂房进行装修和安装设备,县里承诺一个半月内就让企业开工。“他们说到做到,加班加点,每周都到工地盯办,真的只用了一个月多一点就交付了厂房。”杨小英说。
如今,杨小英创办的湖南华晟电通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、湖南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并正在为主板上市冲刺,成为芷江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上的“头部企业”。
“90后”的芷江籍企业家唐杰通过“湘商回归”,选择回到家乡创业,创办了湖南旭阳显示科技有限公司。该公司以突破性技术深耕新型显示领域,已发展为国内领先的微型显示模组、高精度光学元器件及智能触控解决方案供应商。凭借持续创新实力,企业已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权威认证,成为驱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。
(湖南东庆管道科技车间)
与此同时,芷江组建“长三角/珠三角芷商联络站”,建立3.2万人“在外芷江籍人才库”,由县领导带队,一家一家企业上门拜访,重点对接在外芷江籍电子产业从业者,力促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回迁芷江。
每逢传统节日,芷江在县一级召开企业家座谈会、乡镇一级召开能人会、村一级召开屋场会,与在外发展的企业家和务工人员交流,宣传家乡变化、园区建设情况。
串珠成链,聚链成群。依托华晟电通、正向科技、旭阳显示等标杆企业口碑,吸引50多家上下游企业入驻,形成“引进一个、带活一片”的链式效应。
2024年,芷江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.9%,上缴税收同比增长7.8%,累计带动近3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,一幅“春色满园”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图景徐徐展开。
以“优”护航——激活产业发展生态圈
谋划大格局,着眼细微处。面对众多落户园区的企业,芷江“以礼待客”,夯实服务保障链,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,用真诚的服务擦亮了政企同心向前的温暖底色,绘就了共谋发展的蓝图。
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打造政企沟通平台,芷江常态化开展“企业家接待日”和走访企业活动,了解企业需求。对企业提出的诉求形成问题清单、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,推动问题尽快解决。
芷江出台《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》,涵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、提升科研攻关能力、强化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,着力培育、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。
为进一步深化金融助力电子信息企业发展,芷江成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,投入资本金5000万元,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。
为了给企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,芷江产业开发区不定期组织企业家开展沙龙活动,举办产业发展座谈会,组织科技项目申报、法律风险防范、用人政策解读等专题培训,出台本地工业产业目录,群策群力加快产业集群建设。
(旭阳电子车间)
企业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创新的驱动,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。近年来,通过政引企用,芷江向园区企业派遣挂职干部,协助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和项目申报。出台《推进园区企业招工稳岗八条措施》,从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薪资、补贴、办事服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技术工人在园区安心就业。
招得来,更要留得住、发展得好。“我们全力为落户企业提供最优的环境和服务,常态化组织人员走进生产车间、项目现场、建设一线,倾听企业发展需求,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。”芷江产业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惠企政策兑现,从招工稳岗到信贷风险补偿,芷江一系列“硬核”服务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持续升级,让入驻企业安心发展的同时,也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。
(积成电子车间)
翻开芷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篇章,始终保持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拼劲。如今,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激活芷江高质量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,为县域经济跨越赶超蓄力增效。
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在追“光”逐“电”的道路上,芷江正深入推进“五好”园区建设,全力打造集电感、电阻、电容为一体的被动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产业集群,着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园区,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芷江力量!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