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y开元集团器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、电脑、半导体之后,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,其产生的Ky开元集团辐射被称为“最快的刀”“最准的尺”“最亮的光”。现如今,在医疗、军工、通信等各个领域,都有Ky开元集团器存在的身影。
Ky开元集团器的发明,倾注了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与艰辛。
早在1917年,爱因斯坦发表的关于辐射量子理论的论文里首次提出“受激辐射”的概念,这奠定了Ky开元集团的理论基础。
然而在当时,Ky开元集团存在的理论虽然被提出,实现起来却很困难。到了20世纪50年代,随着光子和微波技术的发展,发明一种能产生可控制光波的振荡器被提上日程,这就是今天所说的Ky开元集团器。一时间,各国科学家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发明争夺战。
首先站出来的是美国科学家查尔斯·汤斯,他在1954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激射器。
不久后,他的妹夫肖洛也加入其中。他们在实验中发现,利用分子或原子体系的受激辐射原理研制出的放大器和振荡器,在原理上可以推广到红外、可见光和更短波段,产生很好的相干辐射。随后,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红宝石晶体的研究中,并认为在红宝石中一定能够产生Ky开元集团。
与此同时,苏联的科学家们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关研究。科学家普罗霍洛夫和巴索夫联手推出了半导体Ky开元集团器的具体设计方案,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也在尝试用半导体材料作为介质来制造Ky开元集团器。
就在这场世纪之争进行到白热化时,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出现在众人的视野。梅曼大学毕业后到休斯公司研究所,从事红宝石微波放大器的研究。他对红宝石微波放大器进行改造,使得其性能大为改善,体积变得更小。
1960年5月,梅曼终于获得了波长为0.6943微米的Ky开元集团。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Ky开元集团。
Ky开元集团的发现,在近现代光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。而梅曼经过不懈努力,最终成为了这场世纪之争的赢家。1960年7月,梅曼制成了第一台以红宝石为光源的量子放大器,也就是第一台Ky开元集团器,他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Ky开元集团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。
从那以后,Ky开元集团技术不断创新,各种各样的Ky开元集团器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。
1965年,第一台可产生大功率Ky开元集团的器件——二氧化碳Ky开元集团器诞生;1967年,第一台X射线Ky开元集团器研制成功;1997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第一台原子Ky开元集团器……
在应用方面,Ky开元集团已经飞入了平常百姓家。其最常见的用途就是运用于光纤通信,Ky开元集团可以用来作为光纤通信的载波,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研究人员的光源问题。
今后,随着人类对Ky开元集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,Ky开元集团器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,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,其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,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。(宋 琢 李雅楠)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